从“再写一次”到“再来一瓶”
责编和我提起要做“认领无名尸部门”这个题材的时候,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这个“不可能”,不是觉得这个题材不好,恰恰相反,我爱死这个题材了。我一直对小团队破案类作品有着别样的挚爱,不管是长寿剧《相棒》、以及万事屋类型的《真幌站前番外地》、《大川端侦探侦探社》,还是近几年来探讨死亡的《非自然死亡》、《人生删除事务所》,我喜欢小团体的羁绊,喜欢他们探索小人物爱恨情愁的故事,也暗搓搓地梦想有一天能写出一部这样的作品。
我的“不可能”,仅仅是觉得,在充斥着低龄流量漫画的中国,做这样的漫画,不可能有人看。
我从13年开始,做了四年的漫画编辑,经历了国漫从黑白页漫到彩色条漫的转型,从原创当道变成清一色小说改编、霸总流量当道的时代,也曾有过无数次想要做青年漫的念头,但都被平台和市场无情打回:
“你做这种需要用户动脑子的东西谁会看?”
“不要做那些苦大仇深的故事了,大家都喜欢看轻松的东西。”
“青年向的作品根本不会有流量。”
最终我不得不放弃漫画梦,投入影视编剧这条洪流中。至少这样,我可以写一些更贴近现实的东西。
所以,当责编和我说一本漫画是一本正经想做青年漫的时候,我心里半信半疑,一边思考着这样做平台估计撑不过几个月,一边和责编天马行空地讨论这个题材的可能性。我当时只觉得,那么多没可能的事情我都尝试过,不差这一件,关键这又是我一直想做的题材,能做出来固然是幸运,真的做不出来也没关系,总比以后想起来后悔没试强。
没想到真正开始后,我反而无数次生出想要放弃的念头,因为真的太!难!了!
项目初期,我们只有一个认领无名尸的点子,一些关于中国殡仪馆囤积了大量无人认领尸体的模糊新闻,和一些关于主角的初步设想。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我们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以什么样的“无名死者”的视角切入讲,才能让这个故事被读者所接受并产生共鸣。
最开始,我们希望做一些和社会脱节的,不被人理解的边缘人群的故事,但又担心这样的人物过于特殊,普通读者无法理解……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终于敲定大感觉:我们不打算呈现边缘人群特殊的、猎奇的一面,而是去写他们不为人知的、平凡而普通的一面。
接下来就是大量收集案例,反复的磨故事的阶段。我和责编每天都带着各种各样的顾虑绞尽脑汁想情节,我也不断对自己发出质问:
这种反映真实社会的故事真的能成为漫画吗?
一直在写边缘人群人生会不会被查水表?
漫画做出来之后会不会被读者骂哗众取宠?
原创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原创一个这样的故事就更是了,我们希望这个故事足够真实,足够打动人心,同时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够把我们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数次的讨论、打回、修改,都让这个故事越来越丰满完整,加上辰雪的加入,故事终于跃然纸上。从去年3月收到责编发来的企划案起,历经一年零两个月,我们的第一个单元故事“再来一瓶”才终于得以上线……
直到4月12日在一本漫画APP里打开《如果某天我孤独死去》的那一刻,我才真的有了一种实感,他们是认真的想要做青年漫,而那个我一直渴望的想要做青年漫的梦想,似乎也摇摇晃晃地实现了。
时至今日,“再来一瓶”的故事迎来尾声,肖澈和林昭对于边缘人群生前故事的挖掘也依旧在继续,我们也会一直保持着最初要做青年漫的那份赤诚,让这个故事顺利连载——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第一个敢于去尝试这样题材漫画的人,敢于对不可能说不的人,只要有一个读者愿意认可它的存在,我们都会一直写一直画。
感谢迄今为止看过我们漫画的每一位读者,感谢你们愿意包容我们的不足和遗憾,未来也请你们多多指教!

梨奈 7人订阅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梨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自一本漫画
评论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0/300字 发布
热门
展开更多热评
最新
展开更多评论
触底啦~
第一个发表评论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