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点

退出

我的书架

    我的订阅

      快捷登录
      • 获取验证码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密码注册/登录

      登录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请先进行智能验证

      • 获取验证码
      • 数字+字母

      忘记密码

      请先进行智能验证

      • 获取验证码
      • 数字+字母

      输入邀请码

      绑定手机号
      • 获取验证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发布信息需要实名认证,请进行手机号绑定

      账号冲突

      您填写的手机号已被其他一本漫画账号绑定,可能是你之前注册的。 若继续绑定该手机号,请选择注销任意一个低价值账号。

      当前账号

      冲突账号

      提示:被注销账号将永久无法登录,其账号的用户信息包含正经点、已购作品将全部清除,同时注销账号的所有登录方式将自动绑定至被保留账号。

      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邮箱至kefu@yibenmanhua.com

      注销账号信息如下

      昵称 :

      正经点余额 :

      已购作品 :

      注销后该账号将无法登录,账号下的正经点和已购作品也全部清除,请确认注销前已充分知悉注销后的影响,并再次确认是否注销。

      我已阅读并同意账号注销协议

      确认注销
      注销成功

      当前账号

      冲突账号

      提示:被注销账号将永久无法登录,其账号的用户信息包含正经点、已购作品将全部清除,同时注销账号的所有登录方式将自动绑定至被保留账号。

      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邮箱至kefu@yibenmanhua.com 知道了

      敖丙为何被称为“三太子”

      作者: 龙宫守护者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太子是储君的专称,是皇位继承人,继承人只能有一个,太子就是太子,怎么会出现“三太子”这种称呼呢?敖丙为何被称为三太子?哪吒为何也被称为三太子?而电影里哪吒又为何被称三公子?
          其实我老早就有这种疑问了,以前也了解过一些,今天就简单梳理一下太子、世子、公子、公主、陛下、殿下等一些古代特殊称谓的演变和发展,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明白了上面几个问题的答案。
          古代汉语中,对人尊称往往称“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孟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等等,至于为什么尊称人曰“子”,学界至今莫究其由。
          在夏之前还没有太子这个说法。“太”者,大也。从商周开始,天子及诸侯王的继承人的确立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太子最初的意思就是王的大儿子,也就是王的嫡长子,即储君。秦朝以前,周天子和诸侯王的王位继承人都称太子或者世子,这两种称谓并存,并无太大区别。太子或者世子只能是一个,那么王族的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女性子嗣最初称为女公子或者公主,女公子的称谓后来逐渐消失,公主称谓一直延用到清朝结束。
          战国时期最为我们熟知的太子就是燕太子丹了。我们初中都学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太子丹因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而千古留名。而最出名的公子非公子扶苏和公子小白莫属。公子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因胡亥篡改遗诏被赐死,成为无数秦粉心里的遗憾和痛点。而公子小白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齐桓公。还有“战国四公子”也是非常有名的。
          因为秦始皇没有立太子,所以皇太子是从汉代才有的。那么太子和世子是什么时候被严格区分的呢?这是汉文帝刘恒定的规矩。汉初,皇帝的继承人称皇太子,诸侯王或者藩王的继承人称王太子。反正都称太子,区别只在太子的爹不同。这事得从一盘棋说起。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的王太子刘贤陪当时的皇太子刘启下棋,过程中发生口角,刘贤仗着老爹实力雄厚平常骄横跋扈惯了,即使去了皇宫也不知收敛,言语中对刘启不敬,甚至还有嘲讽之意。太子刘启气不过,竟然举起棋盘直接砸向刘贤的脑门上,虽然没有命丧当场,但刘贤最后不治而亡,其实刘启也没有想杀死堂兄弟的恶意,纯属出手重了发生意外。汉文帝没办法只好把刘贤的尸体送还给吴王。吴太子丢了命,又不可能让太子刘启偿命,吴王怒火中烧,谓曰“都是太子,凭什么我的太子就要无故丧命?”汉文帝听闻,虽然自知理亏,但他认为王太子怎可与皇太子相提并论?于是下诏规定皇位继承人称太子,诸侯王和藩王继承人称世子。从此,太子就成了皇位继承人专属称谓。
          随着皇帝称号的出现,皇帝的儿子被称皇子,诸侯王的儿子被称为王子,公子这个称谓逐渐被王公贵族抛弃了,成了读书人和豪门士族的泛称。后来越来越烂大街了,小官小吏之子都可以叫公子。明清鬼怪小说里那些在进京赶考的路上遇到心地善良的女妖怪或漂亮女鬼的文人,不是张公子就是李公子。再后来,公子变得更加廉价,大街上随便两个年轻男人相遇都可以拱手问候一句“张公子早啊”“李公子别来无恙啊”。
          再来说说陛下和殿下。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殿下是对皇帝孩子的尊称。“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殿”是指宫殿。臣子与帝王谈话时不敢直呼,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传话,所以皇帝就称陛下。殿下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表示不敢直接和对方谈话甚至都不敢抬头直视对方要请侍者转达,以此表示尊敬。总之意思就是你们当皇帝的和当皇子的都太牛了,我不敢看你们的脸,只好看你们面前的台阶。
          综上所述,不管是先秦时期还是秦汉以后,从古到今,太子都是统治者继承人的专称,只能有一个,所以不可能出现“三太子”这种称谓。但是事实上敖丙又确实被称为三太子,甚至哪吒也称三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纯粹是误写误传。这事发生在宋、金、元的混乱时期。金、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不懂中原文化,在学习和推行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错误。他们以为太子就是皇帝的儿子,皇帝的儿子都是太子。所以在一些金元小说里出现了“四太子兀术”这种称呼,其实金兀术就是个普通皇子。这里额外提一下,据考证,“哪吒三太子”这个称谓也是元朝时才出现的,统治者对中原文化不了解,所以太子这一称呼较之前有了泛化,这一时期皇帝和亲王的儿子均被称“太子”。所以也就不奇怪抗金英雄岳飞一生最大的敌手金兀术有着四太子的称谓了。另外在一些游牧民族的文学作品里也能看到“大太子”“二太子”这种称呼,这充分说明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误解。真可谓是错得太远,但跟文化相关的这种东西一旦写出来了并且被广泛传播了就会被认同,即使是错的也很难改正了。这就像中国龙最开始被翻译成了“dragon”,当大家意识到错了想改成“Loong”时,却发现真的太难了,即使学者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无法完全扭转这个错误,“dragon”仍然在一些场合被使用。
          那么龙王三太子这一称谓是何时出现的呢?我只查到了在《封神演义》里哪吒没有“三太子”的称谓,但是敖丙是被称为东海龙王三太子。龙王相当于人间的诸侯王,所以他的儿子被称为太子是没有问题的。其实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称呼敖丙为三太子,倒是明确给出了哪吒的称呼是“三公子”,记得哪吒刚出生时,百姓前来道贺,有个媒婆说“我是来给三公子说亲的”。这是因为李靖在电影里的设定是陈塘关总兵,是一个地方官员,所以他的儿子被称为公子比较合适,就是一般的士族子弟。把哪吒称为三太子的一般是神魔小说里,因为在那些作品中李靖的身份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间官员,他是天上的托塔李天王,是从凡人修炼成仙的神仙,既然李靖都称王了,所以哪吒才称三太子,这个也没问题。所以哪吒的称呼还是主要取决于李靖的身份。看来不仅现代人拼爹,古代也拼爹。
          电影里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敖丙是龙王三太子,但是漫画里给出了明确称呼。预告里开场就是小敖丙的自述“我叫敖丙,是东海龙族的三太子,也是灵珠转世。”然后二哥出场时的介绍也是“东海龙宫二太子敖乙”,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这里龙宫太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王位继承人,这里取用的就是元代误传的君王之子的意思。现在也有人称敖丙为龙太子敖丙,那么龙太子敖甲、龙太子敖乙也可以的。
          但是,《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小说都是明清时期的,作者都是中原人,他们肯定都知道太子是储君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他们在小说里都使用了“太子”的称谓呢?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太子”的名头太响,在古代,太子地位很高,仅次于皇帝,谁都不敢得罪太子,尤其是唐朝实行太子监国制度,太子权利更是达到顶峰。想想看“龙王三王子”听着怎么也没有“龙王三太子”响亮吧。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元朝刚灭明朝估计还没缓过来所以还沿用了元朝的习惯称三太子,反正太子已经被元朝搞乱套了。总之敖丙和哪吒之所以都有“三太子”的称谓,除了他们的爹是王这个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元朝统治者不了解中原文化把太子理解成了君王的所有儿子,否则仅仅爹是王是不可能称他们为“三太子”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太子只有一个,没有一二三。
          因为电影的故事出自《封神演义》,所以在称呼上主创老师们沿用了封神里的称谓,包括龙王敖光也是封神里龙王名字。目前来看,按电影的设定,敖丙是龙宫三太子,哪吒是李府三公子。也许下次敖丙和哪吒在大街上不期而遇,敖丙一拱手笑道:“李公子别来无恙啊。”然后哪吒瞧着敖丙冰肌玉骨的样子,在瞧瞧自己:“咦,为何你是玉做的,我是藕做的?”“因为我是龙太子啊”(为何我觉得场面有点好笑)。



      敖丙传

      剧情 / 古风 / 影视 推荐度 :  96%
      龙宫守护者 龙宫守护者

      龙宫守护者 63人订阅

      分享
      微信扫码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龙宫守护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自一本漫画

      评论

      取消回复

      请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0/300字 发布

      热门

      展开更多热评

      最新

      展开更多评论

      触底啦~

      暂无评论
      第一个发表评论呦~

      请选择举报的内容

      删除内容不可恢复,是否继续?

      取消确定